今年的第一批梭子蟹已经上桌。5月1日到9月16日为东海伏季休渔期,从去年起,农业农村部实行专项(特许)捕捞制度,允许刺网等4种渔船在8月初经过申报获批后出海作业,以捕捞梭子蟹、红虾为主。
经过3个月的伏季休渔,8月初,宁波象山1270艘符合开捕要求的渔船解禁出海,奔赴东海开始新一轮生产作业。
专项捕捞开渔第一天,沉寂了3个月的象山石浦港重新喧闹了起来,一艘艘整装待发的渔船上彩旗飘飘,渔民们有的整理网具,有的将采购来的新鲜蔬果和肉类分类储藏进船舱。
据悉,此次开捕的渔船大多在近海作业,主要以银鲳、黄鱼、虾、蟹、虾蛄等经济鱼类为捕捞对象,一般三四天就能回港。有些小型渔船甚至出海当天就能来回,第一时间将新鲜渔获物输入市场。
浙象渔30036船老大王根亮告诉记者,这次打算出去半个月,一般能捕到的螃蟹比较多,希望有好收成。“一船开出去,能卖出去十五六万就好了。”他说。
除了渔民,最期待“第一网”的还有各地消费者,阔别三个月之久,味蕾已经蠢蠢欲动。
象山渔船出海(受访者供图)
价格或比去年同期降低一两成
“今年的梭子蟹比较肥美。受高温天气影响,今年梭子蟹生长较快,个头也会偏大,整体饱满度不错。”从业近30年的上海海凯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志松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从开海这两天情况看,今年将是梭子蟹的丰收年,吴志松说:“有关部门前期投入了更多蟹苗,且加大了对渔业资源的保护,预计今年产量比往年规模更大。”
对于吃货来说,产量高意味着梭子蟹的价格会更加亲民,“预计再过一周,价格会比去年同期降低一两成。”
出海捕捞的渔船(图源:时代周报王晨婷摄)
梭子蟹是中国海产品中产量最大、市场最广的经济作物。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梭子蟹还是一网子下去能捞出成吨上千斤的海产,还一度成为出口创汇产品。
为提高产量,一种铁耙子的拖网曾在渔民间十分流行,成千上万只渔船在梭子蟹越冬海区来回梳篦。但这种竭泽而渔的方法,严重破坏了梭子蟹栖息地的根基。
由于过度捕捞,梭子蟹产量迅速下降。浙江省提出捕梭子蟹要严格执行“春保、夏养、冬捕”的生产方针。1979年浙江省水产局率先提出伏季休渔,实行8—10月拖网三个月伏休。
1995年,中国正式宣布在东、黄海海域实施伏季休渔制度,每年的7月1日—8月31日禁止拖网和帆式张网作业。经过20多年的实践和调整,如今我国东海、渤海、黄海、东海及北纬12度以北的南海(含北部湾)四大海域均以实行伏季休渔。海洋伏季休渔是我国涉及人口最多、持续历史最长、影响力最大的渔业资源养护管理制度。
一些地方政府还配套出台了更具有实操性的细则,比如如舟山市政府的《关于保护梭子蟹抱卵亲蟹和幼蟹的通知》,禁止各种作业船在每年5月1日—8月31日捕捞、收购、贩运和出售抱卵亲蟹和125克以下的幼蟹。
新鲜梭子蟹12小时运到川渝
记者在宁波市场的海鲜摊前看到,梭子蟹按照个头大小分类放置,售价在5-80元/斤不等。“刚死的、挑剩下的5元一斤,一般的20元。再好点35元。个头大的、比较肥的要50-80元/斤。”摊主告诉记者,今年梭子蟹品质普遍都不错,个头都比较大。
新鲜的梭子蟹(图源:时代周报王晨婷/摄)
对于不在江浙沪的消费者来说,吃上新鲜梭子蟹也成为可能。盒马位于江苏南通的梭子蟹直采中心紧靠国家四大渔场之一的吕四渔场,当一筐筐鲜活的梭子蟹从渔船上卸下,就会被送进装有海水的恒温冷藏车,开启“争鲜之旅”。
记者在吕四渔场看到,在渔港边的大厅里,一批经验丰富的挑蟹女工正在忙碌。她们面对面而坐、几人互为一组,将筐里的活性差的、表皮表壳有破损的梭子蟹迅速挑出,再用橡皮筋将蟹腿扎起,根据螃蟹的重量、品质装进不同的筐里。
盒马水产采购李子涵介绍,今年基地扩建了江苏吕四港、海头港等产区,还新建了浙江苍南产区,可更好地通过就近供应来“抢鲜”,“新产区相距江苏产区500多公里,新鲜捕捞的梭子蟹从海上渔场直接运送到这里分拣后,再运输到广州、深圳以及西南城市的路途更短,到达时间会更快。”
以成都、重庆等城市为例,新产区就近配送与运输专线直达的双重叠加,可以实现梭子蟹提速12个小时到达。
女工们在打包分蟹(图源:时代周报王晨婷/摄)
要实现梭子蟹的新鲜直达,运输水车的加氧、温控、气动海水循环等设备极为关键。据了解,新型的运输方法实现了全程监控智能调整,并使用了帝王蟹、东星斑等高端海鲜御用的海水蛋白分离器,可以最大程度地还原海水环境,让梭子蟹保持初上岸时的活力和鲜度,这样到达目的地的成活率整体可以提高10%左右。
东海开捕打头阵,本月南海也会接力开海,三目蟹、兰花蟹、冰鲜鱼、贝类等琳琅满目的南海海鲜即将上市。9月,随着黄海、渤海的开海,带膏的皮皮虾、东沟梭子蟹也会陆续上桌,丰富消费者餐桌。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40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