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西部,北部和我国接壤,西南濒临印度洋,面积约67.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417万。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全国拥有135个民族,主体民族为缅族,约占总人口的65%,此外还有克伦、克钦、掸族、孟族等等民族。
在行政区划方面,缅甸全国分为七个省、七个邦、两个直辖市。缅甸的邦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区,比如掸邦、孟邦、克伦邦、克钦邦等等。缅甸的省和直辖市属于缅族聚居区,比如伊洛瓦底省、曼德勒省、德林达依省、两个直辖市分别是仰光和内比都。
缅甸的版图比较有特点,北部领土面积大,主要是缅甸少数民族聚居区,比如掸邦、克钦邦,都位于缅甸北方。缅甸的省级行政区,主要分布在南方,缅甸的德林达依省,是缅甸最南方的行政区,位于缅甸南方的狭长地带。那么缅甸是如何得到南方狭长领土的呢?这主要是因为地理和历史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地理因素。在世界历史上,地理是影响国与国之间边界划分的重要因素。世界上很多国家以自然的山川河流为界,比如南美洲的智利和阿根廷,以安第斯山脉为界。东南亚地区的越南和老挝,主要以长山山脉为界。长山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全长1600多公里。受到长山山脉阻隔,越南历史上不断向南扩张,成为了一个版图狭长的国家。
缅甸南方狭长领土的形成,也受到了地理因素的影响。缅甸是一个多山的国家,西北部有那加丘陵和若开山脉,是缅甸和印度、孟加拉国的边界山脉。东北部有野人山,萨尔温江,掸邦高原,地形崎岖,山川河流交错纵横。
缅甸南方有比劳山,是缅甸和泰国的边界山脉。比劳山原名丹那沙林山脉,是中南半岛向马来半岛延伸地带的主要山脉,北部到缅甸的掸邦高原,南部到克拉地峡,全长1100公里。
比劳山大部分地区海拔1800米,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沛,分布着茂盛的森林,山间有深谷分布,还有很多悬崖峭壁。这种地形条件,就相当于缅甸和泰国之间的天然屏障,即使天气晴好,也难以逾越,到了雨季,山路泥泞,更加难行。因此只有比劳山脉两侧的力量对比非常悬殊的时期,才能逾越比劳山屏障。
第二,历史原因。缅甸南方的狭长领土,原本不是缅甸领土的一部分,而是属于独立的丹那沙林国。比劳山的原名丹那沙林山脉,就是来源于这个历史上的丹那沙林国。
丹那沙林国地处比劳山西部的狭长地带,濒临缅甸海,历史上的国力弱小,无论是缅甸崛起,还是泰国崛起,丹那沙林国都会臣服于对方。历史上丹那沙林国曾经臣服于缅甸蒲甘王朝、东吁王朝和贡榜王朝,泰国的阿瑜陀耶王朝。
缅甸民族众多,历史上这片土地分布着很多小国,长期没有实现统一。在我国唐朝时期,缅甸这片土地分布着18个小国,各自为政。直到11世纪,缅甸蒲甘王朝时期,才整合了缅甸地区的众多小国,但蒲甘王朝直接控制的土地并不多,基本都是间接控制,比如缅甸南方的丹那沙林国,当时就成为了缅甸蒲甘王朝的藩属国。
从1271年开始,忽必烈多次遣使招降蒲甘王朝,都遭到了拒绝。1279年,元朝灭亡南宋之后,国力大大增强。1283年,元朝开始攻打缅甸蒲甘王朝,1287年,元朝攻破蒲甘王朝都城,国王那罗梯诃波向元朝投降。
蒲甘王朝被元朝打败后,臣服于蒲甘王朝的藩属国纷纷自立,包括南方的丹那沙林国,再次获得独立地位。
1287年,缅甸孟族建立勃固王朝,这个王朝的实力比较弱小,没有控制丹那沙林国。1364年,缅甸掸族建立阿瓦王朝,领土位于现在缅甸北方,也没有控制南部狭长领土。直到1531年,缅族再次崛起,建立了缅甸东吁王朝,丹那沙林国再次臣服于缅甸。
东吁王朝盛极一时,莽应龙死后,王朝很快衰落,泰国阿瑜陀耶王朝崛起,一度越过比劳山,控制缅甸大片土地。丹那沙林国臣服于泰国阿瑜陀耶王朝。1752年,缅族首领雍笈牙建立缅甸贡榜王朝,将泰国势力驱逐到了比劳山以东。丹那沙林国开始臣服于缅甸贡榜王朝,但仍然拥有一定的独立性。
1826年第一次英缅战争后,包括丹那沙林国在内的缅甸南部,沦为英国殖民地,贡榜王朝偏安于缅甸北方。1885年,英国派兵攻占了缅甸首都曼德勒,俘虏缅甸国王,贡榜王朝灭亡,整个缅甸沦为英国殖民地。1948年缅甸脱离英国独立,丹那沙林正式成为缅甸领土的一部分,缅甸拥有了这块狭长领土。1989年丹那沙林改称德林达依,现在是缅甸最南方的一个省。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39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