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寿新华等养老险企齐换“一二把手”, 重磅监管新规重塑业务范围

慧惠宝宝2024-08-07 10:20:12  122

今年以来,养老险公司的高管频繁发生调整,一众头部险企旗下养老险公司纷纷更换“一二把手”。

近年来,在监管持续引导养老险公司回归主业的核心方向下,人事的快速调整从某种层面上反映了当下养老险公司面临的重重压力:利润下降、增长放缓——今年一季度,9家养老保险公司净利润同比减少19.04亿元,2023年以来,多家养老险公司寻求增资“补血”。

不过,换“将帅”也只是“历劫”的开始,毕竟,监管新规下,短期健康险被叫停、非主营业务被剥离,那些长期依赖此类业务的养老险公司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尴尬处境,接下来,还要思索转型方向、业务重塑、公司定位……每一项都不轻松。

过半专业养老险公司换“将帅”

陈东升接掌泰康养老、“80后”李文峰空降新华养老

据『慧保天下』统计,年内已有5家养老险公司迎来高管人事调整,包括3位董事长、2位总经理的履新。自2004年首家养老险公司成立以来,国内专业养老险公司数量为10家,这意味着仅一年内就有过半养老险公司换“将帅”。

这之中,最受关注的莫不是一众头部险企旗下养老险公司的人事变动,涉及泰康养老、人保养老、新华养老、国寿养老等。

首先是今年2月,掌舵泰康养老长达15年的李艳华因年龄原因辞去公司董事长及其他一切职务后,泰康创始人陈东升兼任泰康养老董事长一职。泰康养老在公告中表示,公司于2023年11月召开董事会会议,选举陈东升为公司董事长,并已获得金融监管总局核准。

到了4月底,人保养老发布公告表示,才智伟获批担任人保养老董事、董事长。公开资料显示,才智伟生于1975年,曾担任中国投资执行委员会成员兼投资支持部总监、房地产投资部总监、董事总经理,私募股权投资部董事总经理等职务。他现任中国人保集团党委委员、副总裁,人保投资控股非执行董事、董事长,人保资本投资管理非执行董事、董事长,人保资本保险资产管理董事长。

7月则陆续传来3则高管履新消息。7月19日,新华养老发布公告称,李文峰获批担任新华养老董事长。据悉,李文峰是一位“80”后新帅,曾于审计署、中投公司、中央汇金、中国再保险等机构担任重要职位。2024年2月起,李文峰进入新华保险并担任总助,同年3月起,他被委任为新华养老的党委书记。

7月24日,国寿养老发布公告称,余贤群获批担任国寿养老总裁。公开资料显示,余贤群曾任全国政协办公厅研究室理论局局长,2008年加入国寿集团,在国寿集团内部多个子公司、多个部门担任重要职位,2020年4月,调任国寿财险党委副书记,任副总裁、首席风险官、董事会秘书等职务。

值得关注的是,在国寿养老任命新任总裁的前一天,市场传出消息称,渤海银行原副行长靳超回归中国平安,入职平安集团旗下平安养老险,拟任总经理一职,平安养老险现任总经理王新,或将退居二线。对于人事变动,7月19日,渤海银行发布公告称,靳超职业经理人聘期届满,因个人原因,辞去银行副行长职务。对此,平安养老险未回应具体细节,仅称“关于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变更,请以官方公布信息为准”。

公开资料显示,出生于1979年的靳超,具备丰富的商业银行工作经验,历任中国工商银行北京王府井支行行长助理、副行长,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投资银行部副总经理。这之后,靳超转战平安银行,先后担任平安银行上海自贸区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兼风险总监,平安银行福州分行党委书记、行长,2021年5月其出任渤海银行副行长。

除上述险企外,恒安标准养老总经理一职亦发生变动。5月20日,恒安标准养老发布公告称,经金融监管总局核准,任命浦鹏举为公司总经理。据悉,浦鹏举曾就职于远洋运输集团、太保寿险、泰康养老、长江养老、天弘基金等大型养老金管理和投资机构。2020年,浦鹏举加入恒安标准人寿养老金子公司筹备组,历任恒安标准养老首席市场官、副总经理等职务,分管市场发展部、个人养老金业务部、受托管理部和运营部。

值得注意的是,恒安标准养老披露的2024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公司有10位董监高,其中9人皆来自股东方恒安标准人寿,仅有浦鹏举一人是来自外部。

养老险公司压力重重

净利润“五盈四亏”、增资“补血”超55亿元

密集的人事调整背后,是养老险公司面临的经营重压。『慧保天下』统计发现,2024年一季度,9家养老保险公司净利润呈现“五盈四亏”格局,合计净利润为-4.14亿,同比减少19.04亿元。

具体而言,平安养老净利润为4.99亿元,国寿养老净利润为2.77亿元,位列前二。国民养老、人保养老、太平养老净利润分别为0.93亿元、0.51亿元、0.05亿元。其余四家养老险公司为亏损状态。

而为了满足业务发展需求和偿付能力要求,2023年以来,包括泰康养老、太平养老、国民养老、恒安标准养老等多家养老险公司多次寻求增资“补血”,总额超55亿元。

其中,泰康养老近一年内曾三次增资。早在2023年4月,泰康养老发布公告称,泰康集团拟向其增资10亿元,同年8月,泰康保险集团再度向泰康养老增资10亿元,注册资本金变更为70亿元。2024年4月,泰康养老发布公告显示,泰康集团拟向其增资20亿元,最终,泰康养老于7月4日收到监管关于公司20亿元增资计划的批准,增资后其注册资本变更为90亿元。

体量相对较小的国民养老、恒安标准养老两家险企寻求了2亿元左右的小额增资。2024年3月,金融监管总局同意恒安标准养老增加注册资本2亿元,其注册资本金变更为4亿元。6月,国民养老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发行新股增资方式引入安联投资为战略投资人,安联投资拟出资2.84亿元,认购公司本次发行的全部2.28亿股股份,增资完成后,国民养老的注册资本将增至113.78亿元。

在国内资本金难觅的市场环境下,太平养老则成功通过公开挂牌方式引入外部投资者进行增资。2024年5月,中国太平发布公告称,将引入欧洲保险公司富杰作为旗下养老险子公司太平养老的增资方,富杰将以10.75亿元人民币对价,获得太平养老扩股后10%的股份。

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

监管新政纠偏,养老险公司定位、业务重塑进行时

专业养老险公司普遍的业绩低迷、核心高管调整背后,除了保险业整体性转型外,监管新规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以往,养老险公司由于主业是面向企事业单位开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的受托、投管等业务,与投资、理财、团险等天然距离较近,出于提振业绩、集团业务分工等方面的考量,其业务逐渐走向多元化,主营业务除养老基金管理业务外,还包括团体意健险等。

2021年以来,监管持续发布新规引导养老保险机构聚焦主业,对自身的发展定位和业务结构进行重塑。2023年1月,原银保监会发布《养老保险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针对养老保险公司突出专业化经营,强化公司治理、提高注册资本金等均提出明确要求。

到2023年12月,金融监管总局正式下发《养老保险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禁止养老保险公司经营短期健康险业务,并明确业务范围超出规定的养老保险公司应当在3年之内完成变更。

该新政一出,部分专业养老险公司所承受的压力几乎是肉眼可见的,尤其是在过去多年,持续发力业务多元化的养老险公司。

这些公司,如泰康养老、平安养老、太平养老等,承接了寿险公司剥离的团险业务,团体意健险等业务由于上量快,其后不断深化职域营销,团体意健险的占比更是不断攀升,以至于非养老业务成了这些公司“主营业务”,有的占比甚至达到80%左右。

此外,《办法》规定,养老保险公司应当主要经营与养老相关的业务,包括养老年金保险、商业养老金、养老基金管理等,不得受托管理保险资金和开展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业务,这意味着,养老险公司须剥离其保险资金托管业务以及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业务等。

新规正式落地后,多家团体意健险业务占比较高的养老险公司自然首先受到冲击,因为按照新规,其必须剥离非主营业务,重新聚焦主业,进行重新定位与战略布局。对于该类业务占比较高的专业养老险公司而言,这一过程注定是痛苦的,也往往会伴随着人事的更迭。

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有养老险公司开始剥离非主营业务或彻底转型。例如,长江养老于2023年11月变更业务范围,重新定位为资管公司。平安养老则通过转让股权主动剥离保险资管业务。2023年12月,平安资管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平安养老签署相关协议,约定受让平安养老持有的产业基金公司的49%股权,接替平安养老成为产业基金公司新的控股股东。

而后续的人事调整,似乎更像是这种改变在养老险公司不断深入的必然结果之一。据了解,一些养老险公司不仅一二把手发生了变化,其他的一些高管也选择了离开。对于新的高管班子而言,在聚焦主业的大旗帜下,摆在他们面前的是如何转型的难题,探索的过程也势必会产生或短暂或持续的阵痛。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25033.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