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资产研究】居民&银行理财如何应对债务周期? ——“债务周期鉴资管”系列

戴抗2024-08-08 21:04:50  107

戴康 CFA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董事总经理(MD)、首席资产研究官

联系人:李学伟、杨藤

报告摘要

●我们24.1至今的13篇“债务周期大局观”系列中,将债务周期框架融入大类资产分析的诸多方面(股/债/黄金等大类资产配置、国别比较等),陆续提示了“全球杠铃策略”、“债市长牛”“东南亚投资热土”“新亚洲四小龙(IVIP)崛起”“黄金信仰”“高股息是新范式下的长牛”等判断。

●从24.7的“债务周期鉴资管”系列开始,我们将债务周期框架嵌入全球资管业变革史:去理解资管行业的变迁为何与债务周期息息相关?本篇我们聚焦日本居民部门与银行理财部门,债务周期下行给居民与银行带来哪些压力?以及它们如何应对?

●日本居民理财如何适应债务收缩期?(1)策略一:趋势性调整金融资产&实物资产结构。19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步入债务收缩期,伴随房价持续下跌,日本家庭部门在土地和住宅等非金融资产中的配置比例持续下降,而对金融资产的配置比例持续上升。(2)策略二:热衷货币和存款。19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步入债务收缩期,日本家庭部门金融资产配置风险偏好降低,热衷货币存款、保险等安全资产。风险资产回报率恶化叠加市场风险偏好低位运行(债务问题叠加人口问题导致日本中长期收入&经济增长预期的恶化—>趋势性压低市场风险偏好),使得日本家庭“分流到货币存款、保险等安全资产”。

●日本银行理财如何适应债务收缩期?三大策略进行攻与守的权衡:(1)策略一:资产端增配固收及海外资产。一方面大规模增持国债,其中以中央政府债为主,其占证券投资比例从1998年初的23.3%上升至2012年初的61.2%。另一方面加大海外资产配置力度,对冲国内理财收益的下降。外国证券在银行证券投资中占比从2000年初的10%抬升至2023年末的27%。(2)策略二:银行业控制放贷规模以应对不良贷款问题。在资产端增加“现金、同业拆借和证券等”配置比例,并有意控制贷款类等风险资产的比重,银行业中的“贷款和票据贴现”资产占比从1993年的65%下降至2005年54%。(3)策略三:推动银行业务多元化,非息收入占比抬升。日本政府通过推行一系列金融改革,鼓励银行开展多元化业务。例如,1996年日本启动了金融制度改革,允许银行进入证券市场,参与证券承销和经纪业务,从而拓宽了银行的非息业务范围。日本银行非息收入占营收比例从1997年初的23.61%上升至2022年初的42.46%。

●风险提示:海外经验不等同于国内,历史经验不适合线性外推等。

报告正文

一引言:居民与银行理财——攻与守的艺术

在24.1至今的13篇“债务周期大局观”系列中,我们将债务周期框架融入大类资产分析的诸多方面(股/债/黄金等大类资产配置、国别比较等);陆续提出了“全球杠铃策略”、“债市长牛”、“东南亚投资热土”、“新亚洲四小龙(IVIP)崛起”、“黄金信仰”、“高股息是新范式下的长牛”等判断。

从24.7的“债务周期鉴资管”系列开始,我们将债务周期框架嵌入全球资管业变革史:去理解资管行业的变迁为何与债务周期息息相关?本篇我们聚焦日本居民部门与银行理财部门,债务周期下行给居民与银行带来哪些压力?以及它们如何应对?

日本居民部门如何应对?

策略一:趋势性调整金融资产&实物资产结构。19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步入债务收缩期,伴随房价持续下跌,日本家庭部门在土地和住宅等非金融资产中的配置比例持续下降,而对金融资产的配置比例持续上升。当“加速”去杠杆—>“减速”去杠杆,日本房价在2010年前后逐步企稳回升,日本家庭部门在土地和住宅等非金融资产中的配置比例也随之企稳。

策略二:热衷货币和存款。19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步入债务收缩期,日本家庭部门金融资产配置风险偏好降低,热衷货币存款、保险等安全资产。风险资产回报率恶化叠加市场风险偏好低位运行(债务问题叠加人口问题导致日本中长期收入&经济增长预期的恶化—>趋势性压低市场风险偏好),使得日本家庭 “分流到货币存款、保险等安全资产”。

日本银行理财部门如何应对?

1990年代日本银行资产&负债两端承压,传统息差收入受到明显挤压,贷款不良率明显上升。银行理财通过三大策略进行攻与守的权衡:

策略一:资产端增配固收及海外资产。一方面增持国债,其中以中央政府债为主,其占证券投资比例从1998年初的23.3%上升至2012年初的61.2%。另外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开始降低国内股票在资产端中的占比。另一方面加大海外资产配置力度,对冲国内理财收益的下降。外国证券在证券投资中占比从2000年初的10%抬升至2023年末的27%,累计抬升17pct。

策略二:在债务收缩阶段,银行业也开始控制放贷规模以应对不良贷款问题。在资产端增加“现金、同业拆借和证券等”配置比例,并有意控制贷款类等风险资产的比重,银行业中的“贷款和票据贴现”资产占比从1993年的65.0%下降至2005年54.0%,而同期现金资产、同业拆借等资产占比显著上升。

策略三:推动银行业务多元化,非息收入占比抬升。日本政府通过推行一系列金融改革,鼓励银行开展多元化业务。例如,1996年日本启动了金融制度改革,允许银行进入证券市场,参与证券承销和经纪业务,从而拓宽了银行的非息业务范围。日本银行非息收入占营收比例从1997年初的23.61%上升至2022年初的42.46%。

二债务收缩期,日本居民理财如何应对?

(一)策略一:趋势性调整金融资产&实物资产结构

19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步入债务收缩期,伴随房价持续下跌,日本家庭部门在土地和住宅等非金融资产中的配置比例持续下降,而对金融资产的配置比例持续上升。我们在24.7《债务周期看地产,大拐点来了吗?》提示,债务周期框架很好地推演了90年代后日本房价演绎:当“加速”去杠杆—>“减速”去杠杆,日本房价在2010年前后逐步企稳回升,日本家庭部门在土地和住宅等非金融资产中的配置比例也随之企稳(日本家庭部门在土地和住宅等非金融资产中的配置比例由1990年代初的近60%下降至2010年代的近40%)。

(二)策略二:压低风险偏好,热衷货币和存款

1990年代泡沫破灭后,日本步入债务收缩期,家庭部门金融资产配置风险偏好降低,热衷货币存款、保险等安全资产。

债务收缩期,风险资产回报率恶化叠加市场风险偏好低位运行(债务问题叠加人口问题导致日本中长期收入&经济增长预期的恶化—>趋势性压低市场风险偏好),使得日本家庭调整结构,“分流到安全资产”。根据《Portfolio Selection of Financial Assets by Japan’s Households》中的数据,1990年代以来,日本居民对于储蓄的诉求更多侧重安全性和流动性而非盈利性。

(1)资产存量结构来看,诸如货币存款、保险等安全金融资产自1990年保持扩张趋势,整体占比持续抬升。(2)资产流量结构来看,流量结构能够剔除资产价格波动的影响,更直观的反应家庭部门的增持意愿。1990年以来,日本家庭部门对于货币存款、保险等稳健金融资产的增持较为突出。

三债务收缩期,日本银行理财如何应对?

(一)1990年代日本银行资产&负债两端承压

1990年代日本的债务收缩阶段,银行传统利息收入受到明显挤压。

从债务周期的框架看,长端与短端利率在顶部破灭&萧条期,及后续的和谐去杠杆阶段都会进入下行通道。根据wind及CEIC数据,日本“贷款-存款”利差在90年代开始趋势下行,从1990年的3.3%下降到2006年1%,利差萎缩导致银行利息收入受到影响,其同比增速长期为负值,利息收入绝对规模从1998年的26.8万亿日元下降到2004年的10.9万亿日元。

银行业经营在债务收缩阶段面临资产&负债两端压力。一方面来自存款利率快速下行带来的展业难度加大,日本银行存款规模从1991年443.4万亿日元上升至2010年579.6万亿日元,年度复合增速仅为1.42%,陷入长期的增长低迷困境;另一方面资产负债表受损导致企业不愿意加杠杆,日本企业目标由“负债最小化取代利润最大化”,银行业贷款及贴现业务陷入萎缩,其规模从1991年511.6万亿日元下降到2001年433万亿日元,年复合增速-1.65%(参考BOJ披露数据)。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24814.html
0
最新回复(0)